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

[看電影] 天空之城-拉普達



因為一連串的意外,今天的觀影行程,默默地複習了宮崎駿的「天空之城」。
小時候看,覺得好酷,有飛行船、有在山谷裡的小鎮、有飛在天空的城堡。
那時候,覺得片子好長,裡面有好多好多東西,我那時候最喜歡的場景,
是巴魯和希達在地底洞穴裡面吃早餐的場景,和希達在飛行船上的廚房煮東西的時候。
那時,覺得巴魯準備的厚片土司和煎蛋好好吃,然後羨慕在飛行船上大夥一起生活的感覺。
剩下的,反正就是緊湊的情節和重點-天空之城,這樣。
小時候的腦容量也就那樣了。

26歲的時候,打開這部片,發現他就是1986年製作的動畫片,哇,也26年了。
但是,裡面的細節,到現在看起來,都還是很棒。特別是劇情和裡面對於世界現況的反省。
小時候看不懂的,現在一看就馬上可以意會。

在希達和穆斯卡對峙的時候,對他說:

我終於知道拉普達為什麼會滅亡了,答案就寫在肯德亞山谷的歌詞裡。
根要扎在土裡,和風兒一起呼吸、和種子一起發芽、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。
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,也不管你操縱了多少可憐的機器人,
一離開土壤,就走向了滅亡。

拉普達,再被希達他們發現時,已經被遺棄了七百年,可是他們卻擁有當時地球
所沒有擁有的科技,讓島飛到空中、在上面建造城堡、還有眾多的高科技機器人。
但為什麼滅亡?在電影裡面,拉普達,可是被指向是舊約聖經裡面,滅亡索多瑪和蛾摩拉
的天火。答案很簡單,他們離開了土地。古拉普達人,離開了土地,不管擁有多麼高的科
技、多麼豐富的財寶,最後還是走向滅亡。

在1986年,正是日本或是說全世界極速發展的時候。在之前,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俄的
太空競賽,世界,都投入了許多資源在這場「離開土地」的競賽上。之後,冷戰結束,
如日本的各大城市也在快速發展,鄉村的青年,抱持著「現代夢想」,離開土地,前往
都市發展,逐漸,人與土地的連帶越發脆弱。

現代的都市,有高科技的設備、奢華的生活、流行的事物,但,不再依靠土地的人,
究竟還擁有什麼?離開土地的拉普達,上面只剩死守墓堆的機器人,還有孤獨的財寶
(這些財寶,在拉普達,其實是最沒有用的東西吧...),裡面,沒有人。

對比拉普達,和巴魯住的山中小鎮,一個寂靜死沉、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,就算小鎮
中的礦工都很貧窮,每天都辛勤的工作,但也不確定會不會挖到什麼,但他們確實地,
生活著,踏踏實實的在那塊土地上,揮著汗水,生活著。拉普達,就算美麗、夢幻,但
終究只是像其中沉在水中的城市一樣,什麼都有,卻也什麼都沒有。在這裡,或許就
只剩財富和權力的追求了。

最後,拉普達,在希達的咒語中,解散了。但飛行石,帶著巨大樹根所包圍的城堡,
和在花園上的動物與機器人,飛向遠方的天空。剝除了武器、財寶、科技,拉普達,
才真正成為那個世外桃源,那個天空中,令人嚮往的烏托邦吧。

推至Plurk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